香港的二樓書店早於1950年代已經出現。當時香港一些知識份子深感香港的文化氣息薄弱,遂以最簡單和直接的方法來補救,也就是辦書店,以此為啟蒙社會的媒介。這些書店分布在九龍的旺角、香港島的灣仔,賣的都是較冷門的書籍,如邊緣文學、前衛藝術、嚴肅哲學、經典電影、美術雜誌等。由於利潤微薄,通常設在租金較地舖低廉的二樓、三樓,甚至是十一樓[1]。
主要售賣台灣書籍的洪葉書店於90年代掀起二樓書店熱潮。由於非典影響生意,洪葉書店於2005年全線結業。不少二樓書店因租金上漲而要搬去樓層較高的地方。其他二樓書店還有:青文書店(已於2008年結業)、曙光書店(已於2008年結業)、田園書店、樂文書店、榆林書店、東岸書店(已結業)、學津書店、開益書店、博學軒書店(已結業)、文星書店(已於2008年結業)、紫羅蘭書店(已於2013年結業)、序言書室、書得起等。
昂貴的租金令本港很多行業受到影響,有許多零售商說現時是寒冬,那對書店是不是絕境?一間又一間的樓上書店結業,意味我們的選擇越來越單一化。做生意困難,有人可能會失去工作,有人亦可能放棄創業,社會只有大集團才可以生存。社會向上流動減低,人們會怨聲載道,更甚可能影響社會秩序,引起很多亂象。做生意的人可能會面對更大困難,引發一輪結業潮⋯⋯真的很可怕。
難道我們不能改變?
其中一樣最可怕的事情是人失去了希望,沒有出路,令人很難堪。 我不是什麼大人物,但我可決定自己的時間和金錢如何使用,我可以把錢流向一些我相信的東西。例如光顧樓上書店。
好,我決定到旺角的樓上書店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