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

所羅門的偽證 II

宮部美幸用了很多篇幅描寫人物,無論模範生,老師,不良少年,膽少鬼等等,他們的行為和想法都非常詳細地告訴讀者,而這些人物,全部都是雙面,表裡不一的。而描寫這些人物,跟故事發展有何關係?

例如,起初我不明白為什麼要花那麼長時間去寫野田健一的心魔?跟柏木卓也的死有關嗎?後來,才知道是一個伏筆,要知道他的心魔,我們才知道為何一個不顯眼的同學會有如此大的轉變。

除了用來發展故事外,作者想透過人物的立體描寫來表達,事件的表面一切,不等如真相。好像故事兩個相對人物:柏木卓也和神田和彥。柏木卓也生活在美好的家庭環境,父母親十分愛他,為他搬家醫病; 神原和彥,作為殺人犯的兒子,由養父母照顧,一個小孩自7歲開始便有了這個不能說的秘密。

究竟那個人才能擁有快樂?那個人才值得到幸福?如果只看表面,我們便定斷神原不能幸福,人生也就太可憐,我們都不能有第二次機會。不過,故事卻告訴我們,大家都可以有第二次機會的。

「請各位不要屈服於這樣的誘惑。如果判處被告有罪,就等於認同了巨大的謊言。這是比這五天來在本庭提揭示的任何一種謊言都更罪孽深重的謊言,是違背真實的偽證。不是別人,這形同每一位陪審員在各自心中的法庭做出了偽證。」   -神田和彥

作為大出俊次律師的神田,於法庭向陪審團說出以上說話,如果我們不理庭上所得知的證據,偏要定下大出的罪,為報復他一直在校內校外的惡,那大家都是作出偽證,對真相視而不見。 那是點題,讓我明白了書名。

在這個故事中,有許多事情都是因為大家(多數是大人),他們害怕,選擇逃避,他們希望可以把事情擋下來,卻發生更大的事件。但小孩, 一班國二升國三的學生,想好好的面對這件事和如何對待事件的自己,向大人作出挑戰,他們做自己相信的事,他們想聽聽被淹沒的聲音。一切都是對作為大人的讀者,來了一巴掌。

假若我是書中的國中學生,我會怎樣?認為這個法庭是個笑話還是參與其中?我一定沒有檢控官和律師等人的聰明才智,他們的能力真的太強,所以書中說法庭是那所高中的傳奇事件。我想,自己一定會被他們的行為所感動,去做陪審團吧。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